https://www.slit.cn/forum.php?goto=lastpost&mod=redirect&tid=3559863 东营_东营“数字文化”成为新亮点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魅力东营

胜利社区

搜索

东营“数字文化”成为新亮点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4-4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山东省
□记者 魏东 李明 报道
本报东营讯 3月19日,全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行,东营市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公布的名单,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项目)名单的城市共30个,东营市作为山东唯一入选地,位列其中。
自2015年6月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东营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紧紧围绕“全面优秀,创新示范,建设东营模式”这一目标,全面落实创建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前列。
2013年,东营市在山东率先探索图书馆总分馆制,近年来,抓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当地创新服务载体,逐步形成全覆盖、不间断的全民公共阅读服务网络。以“市、县区图书馆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点”为主体,当地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涵盖市、县、乡、村四级设施场所,还通过与相关部门共建共享,不断向全社会延伸。
创新文化惠民活动机制,也是东营市拓展服务形式的一项探索。
立足山东“一年一村一场戏”举措,东营发挥吕剧起源地优势,确立了“一年一村五场戏”的公益服务新目标,要求“五场戏”中至少有一场为吕剧演出。该举措目前已带动该市80%以上村居成立吕剧小剧团,培训吕剧业余爱好者万余人次,推动《大爱无疆》等一批吕剧新作问世。
面对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如何顺势而为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便捷化?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便是东营市在诸多尝试中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以往,传统文化广场难以有效对接城乡居民的文化“兴趣点”,2015年起,东营市推广利津县乡村剧场建设经验,在文化广场搭建固定舞台,配套灯光、音响设备,选聘文化管理员组织运行,全年建成乡村剧场100个。近年来,全市再度推动文化广场提档升级,建成了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公共文化远程辅导培训、数字文化资源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广场,打造群众文化广场的3.0版。
按照试点、推广、普及“三步走”原则,2016年,东营市借助PPP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金1100万元,完成152个数字文化广场建设任务;2017年,全市共建成数字文化广场211个,2018年又新建设100个。
此外,东营市还着力对“文化东营云”平台、“文化东营·电子阅报屏”等其他文化设施进行数字化提升。在已有“文化东营云”微信公众号、云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又在城区主干道、公交站点等人流密集场所,增设了集报纸阅览、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东营·电子阅报屏”80多个。
如今,在东营市清风湖广场、垦利区黄河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各类专场晚会及戏曲、综艺小广场演出等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观看各种演出已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据了解,东营市连续多年举办“欢乐黄河口”广场文化活动,“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舞动黄河口”广场舞大赛等也已连续举办数届,成为当地群众熟知的文化活动品牌。
随着这些品牌活动被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东营市还通过发放乐器、演出服装等加大对社区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目前,东营市登记注册社会文艺团体和庄户剧团300多支,每个社区至少建有3支以上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力进一步释放。
此外,借助城乡联动模式,东营市的文化指导员队伍、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也充分发挥出效能:东营市选聘了2150名文化管理员,平均为每村(社区)配备1名,配备率达100%;通过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每年培训文化骨干3万余人次;组织文化志愿者定期进村(社区)开展书法、舞蹈指导等服务,形成了一大批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团队及品牌。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