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lit.cn/./ 东营_东营村名由来之谜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魅力东营

胜利社区

79元起无限畅游富华游乐园!五一“潮”这看,惊喜福利邀您一起游富华!
搜索

东营村名由来之谜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9-4-1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山东省
姓氏命名的村庄最普遍
黄河,塑造了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黄河口儿女在东营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5000年的文明与传承,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前段时间,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梳理全市1838个自然村的村庄名称由来,发现村庄村名来源共有26类,其中以立村人姓氏得名、嘉言得名、移民原籍得名、附近地理实体得名为多,特别是姓氏得名为最多。从今天开始,我们便把东营村名由来,一一道来。
今天咱先说说姓氏命名的村庄。用立村人姓氏得名的村,是最早也是最普遍的村名来源。比如说牛庄、陈家、刘营、李屋。早些年看电影《地道战》,电影上鬼子提到的村名“高家庄”“赵庄”“马家河子”,便是明显的以姓氏命名村名。以姓氏命名村名,带着非常强的辨识度。
▶▶▶▶▶
东营市村庄名称多数由立村人姓氏为村名,而且演变出多种版本。




◎一种版本是以立村人姓氏加“家”、“庄”、“屋”、“屋子”、“寨”、“营”、“疃”、“宅”等表示村落的字为村名。这里面,又有单姓氏村名和双姓氏村名。
单姓氏村名居多数。如:赵家、陈家、牛庄、陈庄、赵屋、王屋、于家屋子、谭家屋子、成寨、燕寨、王营、刘营、杜疃、马疃、梅宅、杨宅;而双姓氏村名比较特殊,比如:鉴马庄、王王庄。王王庄是王氏两人共同立村。
◎再一种版本是以立村人姓氏加地形或地质特点为村名。这里面,又以地形特点为村名的居多。
立村人姓氏加地形特点的村名,如:门圈、宋圈、牛圈、坡程、坡韩、坡陈、李坨、刘坨、草李、草刘、崔湾、高湾、湾东刘、张家咀、毕家咀、崔家堤、张家滩、寺前杨、张铺、王岗、洼张、宋院。以立村人姓氏加地质特点的村名较少,如:王沙、宋沙、迟沙。
◎以立村人姓氏加所从事行业特点得名的版本,显示了很强的手工业痕迹。
如:宋店、油郭、打渔张、簸箕刘、银王、船王、薄窑、铁匠李、弓手刘、皮里。一看村名,就能够看出这个村立村时期的行业特点。
◎再一种是以立村人姓氏叠加或几个较大姓氏叠加为村名的版本。
双姓氏村名,如:孙路、兰赵、姜王、贾刘、武王;三姓氏村名,如:吴苟李、张潘马、高赵刘。透露着最原始的融合共居。
◎还有以立村人姓氏加村落规模词得名的版本,这个顾名思义,便是以大小名之。
如:大赵王庄、小赵王庄、大孙、小孙、大杨、小杨、大张、小张、大万二庄、小万二庄、大武、西小武、小宋、小刘、大牛、小王屋、小朱家屋子、小巴家、大胡。
◎以立村人姓氏得名的村名还有多种版本。
●以立村人的姓名为村名,如:王连、牟桥、黄店。
●以立村人姓氏加方位词为村名,如:南王屋、中王屋、北王屋、南高、北高、东张、中张、西张、东商、西商、东赵、前缪、后缪、前左、后左。
●以姓氏加嘉言得名,如:重兴李、吴家旺。
●以多个立村人姓氏加村址周边植物名称得名,如:张枣、高柳、棘刘、柏茂张。
●以立村人姓氏加“旺”(谐音王)字得名,这一部分村名集中在广饶县城北部、小清河以南一带。如:唐王、苏王、宋王、田王、明王等。
●设立集市的村,以立村人姓氏加“集”字得名,如:杨集、徐集、宋集、延集、刘集、王集、董集、明集、丁家集、巴家集。
●村内建有楼的,以立村人姓氏加“楼”字得名,如:楼李、韩楼、周楼、李楼。
●广饶县丁庄镇位于小清河北岸道口处的村,以立村人姓氏加“道”字得名,如:刘道、缪道、尚道、王道、崔道、李道。
●广饶县南部沿淄河两岸渡口处的村,以立村人姓氏加“口”字得名,如:吕道口、王口、禹口、冯口、闫口。
●以立村人姓氏加地片名得名,如:大刘夹河、小刘夹河、王家夹河、宗家夹河、大李夹河、小李夹河、马家夹河、张家夹河、赵家夹河、綦家夹河。
以姓氏命名村名,往往带着非常强的辨识度。看到村名,跟村里的姓氏差不多一致。走乡串户,跟村里人打交道,胡乱猜一个,差不多就能蒙准了对方的姓氏。不过也有例外,以前在广饶县原石村镇有一个石村村,但这个村一个姓石的都没有。广饶县陈官镇有一个小刘家,却一个姓刘的都没有。这当然属于很特别的个例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从村名看移民文化
我们在以前的篇章中说过,东营市外省移民建立村庄的,主要来自河北、山西两省,个别来自河南、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湖北、陕西、四川、天津、浙江十省,合计建立村庄675个;省内其他市移民建立村庄259个,其中寿光市、沾化县等邻县市居多,省内邻县移民建立村庄150个,省内非邻县移民建立村庄109个。前期的明朝移民主要集中在东营市域南部和中西部区域,后期的清末、民国和建国后的移民主要集中在境域东部和中北部区域,后期的移民安置实际上垦荒。
东营市境内的移民安置最早出现在明朝
明朝洪武(不含)以前存在的村庄为原居民,从明朝洪武开始,从外省市迁移来的居民为移民,东营市境域移民包括外省移民、省内移民、本市移民三部分。有些移民为纪念桑梓地,以原籍地名为村名。
外籍移民
外籍移民命名村名,最多的是以原籍地名为村名。包括以原籍的政区名为村名,以原籍的村名为村名。还有以原籍的村名加方位词或修饰词为村名的,故土难离,外籍移民立村取名,带着深深的故土情结。 
以原籍政区名为村名的,如:盐山、苍洲、长青、寿光、肥城、海丰、蒲台、博兴、索镇。
盐山:河北省盐山县刘氏迁此立村,称盐山屋子,简称盐山。
苍洲:河北省沧州一村民迁此立村,始种地屋子,称沧州屋子,渐演化称苍洲(注:洲字带三点水)。
长青:长青县部分移民迁此立村,称长青。
寿光:寿光县张氏迁此立村,称寿光屋子,简称寿光。
肥城:肥城县张氏迁此立村,称肥城屋子,简称肥城。
以原籍村名为村名的,如:车里、大山、驾屋、杏行、北河、营子、道口、马家、付家、王升家、坝上。
车里:山西省云州以南乌沙卫车里镇张家胡同张氏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车里。
大山:无棣县大山村部分村民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大山屋子,简称大山。
驾屋:寿光县驾屋村李氏、杨氏等人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驾屋。
杏行:沾化县杏行村王氏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杏行屋子,简称杏行。
北河:利津县皂立码头村薛广生迁此立村,始种地屋子,称薛广生屋子;后寿光县北河村部分移民迁入,沿用原村名,更名为北河。
以原籍村名加方位词或修饰词为村名的,如:东五、北楼、邓王庄屋子、李学家屋子。
东五:沾化县马营五村部分村民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小五村;后与甜水井村合并,称新五村;再后,因该村西有西五村,更名为东五村,简称东五。
北楼:沾化县流钟乡大楼村宋氏迁此立村,因南有一村叫南大屋子,沿用原村名,称北大楼,简称北楼。
邓王庄屋子:沾化县邓王庄村张氏等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邓王庄屋子。
李学家屋子:沾化县李学家村郭氏、李氏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李学家屋子。
本市移民
本市移民也是一样,固有的习惯和故土情结,原来的村名大都成为了他们新建村的村名。那块厚重的村碑,纪念着他们永远的乡愁
垦利县永安镇的牛圈村迁自广饶县丁庄镇的牛圈村,部分村民迁此立村,始种地屋子,沿用原村名,称牛圈屋子,简称牛圈;利津县盐窝镇的小街村迁自垦利县董集镇的小街村,灾民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小街;河口区六合街道的梅家村迁自垦利县胜坨镇的梅家村,当年王氏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梅家庄,简称梅家;河口区六合街道的闫家村迁自垦利县垦利街道的闫家村,刘氏迁此垦荒种地,后形成村落,沿用原村名,称闫家;河口区六合街道的毕咀村迁自利津县汀罗镇的毕咀村,部分村民迁此立村,沿用原村名,称毕家咀,简称毕咀。这些村,都以原籍村名为村名。
  东辛集(东营区六户镇):由原辛集(东营区牛庄镇)部分村民迁此立村,以与辛集相对位置得名东辛集。
前毕(利津县汀罗镇)、后毕(河口区六合街道):因利津县毕家庄(利津县利津街道)部分村民因灾迁此立村,并分前、后(南、北)两个村,分别得名前毕家庄、后毕家庄,简称前毕、后毕。
大夹河、小夹河(河口区六合街道):因利津县多个带“夹河”两字的村(利津县利津街道)村民迁此垦荒种地,形成了两个村落,并按村落大小和原藉村名,分别得名大夹河、小夹河。
东崔、西崔(河口区六合街道):利津县崔家庄(利津县利津街道)部分村民迁此垦荒,沿用原村名,形成东、西两个崔家庄,分别得名东崔家庄、西崔家庄,简称东崔、西崔。
五一、五二(河口区义和镇):利津县五股道村(利津县利津街道)张氏迁此居住,沿用原村名,称五股道,后形成两个自然村,自南向北以序数命名,称五股道一村、五股道二村,简称五一、五二。
这些村,都是原籍村名加方位等修饰字为村名。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村名与黄河的情缘
黄河塑造了这片土地,黄河哺育了这方儿女,黄河的儿女与黄河有着不解的情缘。





品读诸多村庄的村名,联结着黄河的血脉。黄河在我市境域内因摆尾改道频繁,故道多、河汊多、夹河多、河滩多、淤地多,以致于形成的河坝多、河崖多、洼地多,村名中出现“河”、“崖”、“坝”、“滩”、“渔”、“淤”、“夹”等字,往往与黄河一脉相连。
带“河”字的村庄,往往建村就在河的两岸,邻河而居,隔河相望。
广河村,因立村时村址位于黄河入海处,河沟河汊较多,河道多变,得名光河(意为到处都是河),后演变为广河;顺河村,闫氏迁此立村,因村址建于黄河故道岸边,得名顺河;西双河村,因村址位于黄河护堤以西和黄河两条干流故道之间,得名西双河;双河镇村,因村址位于黄河故道与黄河之间,得名双河镇;河王村,王氏兄弟四人迁居原黄河故道小河旁边,得名河王屋子,简称河王。
“瞻银滩之星列,览积卤之弥望,通盐货于荆豫……”“盐滩四百冠山东,盘布星罗广池中……”从这些描述黄河三角洲古代盐业生产的词赋诗句中,足见当时这一带的盐业之盛。带“滩”字的村庄,靠近黄河河滩,多盐滩或滩涂,记录下了海陆变迁的历史。
扈家滩村,淄博区扈王庄村扈氏迁此立村,因靠近黄河河滩,得名扈家滩;南河滩村,因村址位于黄河故道南滩里,得名南河滩;平子滩村,此地原是盐滩,滩形似“瓶”,而瓶字写为“平”字得名“平子滩”。后被黄河淤漫,西滩村李氏迁此立村,村名沿用平子滩;西滩、南西滩村,有三户村民在庄科村以西的黄河滩里立村,得名西滩。后黄河决口,将坝冲为两段,位于北段坝上的居民仍称西滩,位于南段坝上的居民称南西滩。
带“淤”、“坝”、“渔”、“崖”、“夹”字的村庄,村庄因河而得,地势因河而成,成为一个个永久的历史坐标。
南淤村,村址位于黄河新淤地南侧,得名南淤;东坝村,东崔村部分村民迁至村南黄河废坝立村,得名东崔坝,简称为东坝;渔洼村,孙氏、王氏各两对兄弟迁此立村,因地势低洼、黄河泛滥积水滋生淡水鱼类,得名渔洼;河崖头村,原永安公社四村部分村民迁此黄河故道河崖头处立村,得名河崖头;前夹、中夹、后夹村,因当时此处有狭沟(沟深且窄,人称夹沟),又为黄河洼地,有存水汪子,得名夹汪,谐音夹王,后按南北方位分为前、中、后三个村,更名为前夹王、中夹王、后夹王,分别简称前夹、中夹、后夹。
1.jpg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我只知道东营村原名是东吴家营村,楼主给解释一下来历呗。:em63: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1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正式注册用户 发表于 2019-4-11 15:31
我只知道东营村原名是东吴家营村,楼主给解释一下来历呗。

哈哈,刚刚转了一个贴,有你要的问题答案

传说在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兵东征高丽,大队人马沿当年秦始皇到渤海之路浩荡东行,行至今东营村处,只见北面烟波浩渺,便令大部队驻扎,派一队人马去探东进之路。这队千人兵马行至东营村荒滩时,海上大潮正起,只好就地安营扎寨,待机行事。

不久,接到留守驻扎的命令,分东西两个营驻守,种粮种菜,熬盐牧马,数年也没接到李世民的调令,军士们便相继成家立业,衍繁至今,便有了今天的东营村、西营村。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我是老陕西北狼 发表于 2019-4-11 15:36
哈哈,刚刚转了一个贴,有你要的问题答案

传说在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兵东征高丽,大队人马 ...

我是想问,东营村为啥原来叫东吴家营村。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我是老陕西北狼 发表于 2019-4-11 15:36
哈哈,刚刚转了一个贴,有你要的问题答案

传说在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兵东征高丽,大队人马 ...

怎么感觉唐朝东营村这地方应该是海啊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joysinger003 发表于 2019-4-15 08:37
怎么感觉唐朝东营村这地方应该是海啊

那个一听就是假的,传说传说,传着玩,听着玩的。考证要有理有据。东营村,原名东吴家营。后来慢慢简化成东营村了。至于为啥原来叫东吴家营我也不知道,正想问问楼主呢。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16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省



村名也许是一段神话
三佛殿、龙王庙、玉皇庙,九龙口……一听这些名字,仿佛是《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的名字。其实,这都是我市的村庄名字。我市历史上宗教活动比较盛行,村名中出现“寺”、“庵”、“庙”、“佛”、“殿”、“龙”、“香坊”等字,一般与宗教有关。走村串户看一看,一个村名也许是一段神话。


带“寺”、“庵”字的村庄
如:碑寺、佛头寺、赵寺、寺上、寺前杨、道庵等。
碑寺: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牛氏迁来,因立村于一座古寺院东侧,院内有一高埤,村前又是一古河渡口,得名碑寺口,简称碑寺。
佛头寺:山西洪洞县李氏迁此一寺庙处立村,得名龙头寺;后群众在村东修庙塑佛,祈求佛祖保佑、逢凶化吉,更名为佛头寺。
赵寺: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田氏迁来皆公寺居住,取名田家庄;后来,周边十二个自然村共修皆公寺,曾改名十二杨赵社;再后来,因村内有一寺院,更名为杨赵寺,简称赵寺。
寺上:北宋时期,此地建有肇庆寺。后来,山西省洪洞县李氏迁此立村,因位于肇庆寺东侧、韩疃村西侧,得名韩疃寺,后更名为寺上。
寺前杨:杨氏迁此立村,官府推行图制行政区划,编为十图,得名十图杨家;后因村北建一寺庙,更名为寺前杨。
道庵:因村址以西建有一座较大寺院,道姑多,称尼姑庵,村名遂称道庵。


带“庙”字的村庄
如:龙王庙、娘娘庙、玉皇庙、双庙、肖庙、杨庙、张庙、苏庙、封庙、高庙、甄庙、吴家庙、卜家庙、西杨庙、庙子等。
龙王庙:清雍正年间在此修龙王庙,因黄河淤漫庙址废;后来,北岭、汀河等地村民迁来立村,沿用庙名,称龙王庙。
娘娘庙:原名赵村,后村中建一座娘娘庙,并举办一年一度香火会,四乡闻名,更名为娘娘庙。
玉皇庙: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吕氏迁此立村,因村址靠近一座玉皇庙,得名玉皇庙。
双庙: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张氏迁来淄河北岸渡口处立村,以姓氏得名张家口;后来,在村中建观音老母、关老爷两座庙,遂更名为双庙。
肖庙:村民在坨子上修了一座肖圣庙,以祈求肖神保佑渔民平安,以庙得名肖圣庙村,简称肖庙。


带“佛”字的村庄
如:卧佛、佛王、三佛殿等。
卧佛:三岔村孙氏兄弟迁居郭王庄,居三世后,又迁现址,因村址东南处有一寺院叫卧佛堂,遂称卧佛。
佛王:一村民迁此立村,因村边庙内有三尊大佛,得名佛王庄,简称佛王。
三佛殿:利津县城小东街村李氏迁此,当时村址南部有一座寺庙,内有三尊佛像而称三佛庙,得名三佛殿。


带“殿”、“龙”、“香坊”等字的村庄
如:皇殿、道庵、龙王、九龙口、巩家香坊等。
皇殿:东昌府临清州(今聊城地区)王氏迁此荒洼处立村,并以嘉言得名王家庄科;传说当时村址前有一寺院:曾有一朝廷武官在寺内居住过一次,群众迷信此地风水好,称龙盘地,更名为皇殿。
龙王:蒲台县(已合并)赵氏迁此立村,称蒲台屋子;因大旱祈雨,于村西南角修建龙王庙一座,故更名为龙王庙子,简称龙王。
九龙口:原此地有八条自然河沟汇合于黄河故道,俗称九龙口;后来,博兴、蒲台等县村民迁此立村,得名九龙口。
巩家香坊,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巩家桥村巩氏迁来立村,因多数村民以做神香为业,得名巩家香坊。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