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lit.cn/./ 东营_黄河口生态大米的名头越来越大,背后与她的付出有着密切的关系!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这就是东营

胜利社区

搜索

黄河口生态大米的名头越来越大,背后与她的付出有着密切的关系!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4-5-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山东省
最美东营人|周红:扎根田间地头 用情服务“三农”

她是农民的孩子,情系桑梓、一心为民,用脚步丈量着自己深爱的每一寸土地;她是东营农业龙头企业和盐碱地开发利用的领军人物,投身“三农”、扎根沃野,长期深入田间一线开展各项技术指导,用热爱奔赴在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她是新时代的“女强人”,用科学和耐心将盐碱地变成如今的生态粮仓,把“黄河口生态大米”的品牌越做越响。


她叫周红,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农业良种工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科技项目5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山东省乡村之星、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第一个10年:结缘稻米,奠定人生基石

周红长期深入田间一线开展各项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改良盐碱地,实现增收致富。


“有困难找周站长!”这是那个年代许多老百姓在田间地头遇到难题时的第一反应。


“我自己本身就是农村的孩子,也选择了农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1991年,就读于济宁农校植物保护专业的周红毕业后被分配到胜利油田植保站工作,周围同事都是本科毕业,而自己仅是中专毕业,周红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她娇小的身躯里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认真钻研最前沿技术、积极研究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到十年时间,周红成长为胜利油田植保站站长,将油田水稻亩产量提高到每亩1200斤左右,而当时普通农户产量仅有700斤左右。


那个年代,胜利油田植保站在东营农民的心中很神圣,农民们信任和崇拜植保站的技术,对水稻亩产1200斤感到不可思议。但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胜利油田植保站关门停业,而周红也成为下岗职工。“这一度让我非常受挫,打击非常大。”“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周红选择了继续创业,而这段经历被她戏称为“被迫求生”。


2001年以来,她充分利用自己在水稻方面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与中国水稻所、山东省水稻所、扬州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6个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紧密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开启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历程。几年来,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农科驿站、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耐盐碱水稻研究所、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提高为广大农户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个10年:主动求变,开启创业之路

在油田植保站工作的10年经历让周红颇受农民信赖,自己本身也得到了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在朋友的支持下,周红创办了胜利植保技术服务中心,专门为稻农做服务,提供优异的稻种、农药等生产资料,做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服务,这一做就是10年。


“生存是一方面,但我还是想解决农民在生产技术上的困惑,将产量提上去。”随后,周红邀请胜利油田做农业技术、植物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的人才加入自己的技术团队,引进一批专业学习农业的人才,为农民做推广,以在各乡镇开展实验标杆田的形式打消了农民的顾虑。不到3年的时间,我市农民水稻产量达到亩产1000斤至1200斤,最高产量达到了1860斤。


周红还先后申请承担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东营市农业推广计划项目、东营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鉴定《盐碱地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其应用》《黄河口稻鸭混养模式研究与示范》《泥鳅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3项,申请《大米生产线》《水稻覆膜高产直播技术》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激励自身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此时,我市的农业只有黄河口大闸蟹这单一的品牌,周红便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水稻上做文章呢?”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2010年,周红成立了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第三个10年:提质增效,打响品牌影响力

有了广泛的种植基地,2011年,周红又成立了集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于一体的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在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渤海粮仓”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核心示范基地,当年只长野草的盐碱地,眼下却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景像。“我们的黄河口大米位于北纬37度,这里的水稻是全国生长周期最长的,能达到160天到180天,同时土壤是黄河携带泥土冲刷下来的,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口感非常好。”周红说道。


在公司的展览室里,陈列着许多不同口感和功能的大米,它们每斤的价格从3元到20元不等。“我们还在稻田里养鸭子、小龙虾、螃蟹、甲鱼等等,所以稻田中几乎没有杂草,杂草都被大闸蟹吃了,龙虾吃水里的害虫,还可以给稻田松土,大闸蟹和龙虾的粪便是有机肥料,而水稻又有净化水体的作用。”谈起自己的生态稻田混养的模式,周红很是自豪。


依托公司产业优势,周红与稻农开展订单式合作,建立“保底收购+利润二次分配”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共同体,让农户充分享有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她还每年定期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举办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讲座10余场次,累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5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水稻产业发展。


“未来10年,我将继续做大做强产业实业,这是一份承诺和责任,也是为了能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个交代。”说起未来的目标,周红说要带领团队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让村民有干头、有奔头、有甜头。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周明明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