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lit.cn/./ 东营_[转载]无声的天籁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胜利油田

胜利社区

搜索

[转载]无声的天籁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5-22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山东省
他是一位聋哑人,不会倾听,不会倾诉,但他用刻刀在木板上呼喊心声,宛如天籁之音,带你步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木雕作品《源》被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永久性收藏,博得了艺术家们的高度评价。《进化》等多幅作品被丹麦、美国及国内的著名美术馆收藏,他就是胜利油建华大实业公司残疾职工马艳冬。
马艳冬:无声的天籁
1976年,1岁半的马艳冬患上肺炎,一位粗心的护士错将链霉素的注射量增大了一倍,过量的药剂伤害让马艳冬的听力、说话能力都永远丧失了。

1994年,在油田聋哑学校的极力推荐下,马艳冬考上了山东省特殊康复职业中专学校,开始了对木雕艺术的不懈追求。他继承非洲木雕艺术中粗犷、朴实、厚重的形象和优美、圆润的线条,加上对后现实主义流派抽象构图的理解,逐步成就了马艳冬在创作中狂热奔放的风格展示。他把又深又粗的木头,用不同手法,不同刀法,一点一点刻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那似是而非的变形或半抽象的构图,给人深刻的启迪和震撼。

《源》:心灵与艺术的结合
艺术不同于手工制作,更多的需要制作者心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工艺美术系,老师在教会马艳冬美术知识与基本操作后,让他充分发挥自由想象,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有一次,他在书店看到非洲木雕作品,那神秘又深奥的灵魂信号让他一见钟情,那种大写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划,局部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内在生命的非洲木雕乌托邦式的思想生活,像是一个完美的童话世界。书的定价是他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但他还是买了下来。在马艳冬心里,饭可以不吃,但是遇到他倾心的美术资料和木材一定倾尽所有买下来。

笔触是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无不表现出生动的艺术语言。马艳冬觉得,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他开始一天天泡在学习室里练习揣摩,很快就用坏了十几把雕刻刀。为了练好非洲木刻技艺,他常常几千次、上万次地练习,手被刻刀磨破后鲜血直流他却浑然不觉。

临近毕业的时候,马艳冬找不到创作灵感。他放下刻刀,走到大街上,街边乱七八糟堆放着的木板堆勾起了他的灵感,那古老又沉睡的木板门,刻着自然的肌理条线和转多少年的木眼,表达着强烈丰富内涵的语言。

2个月后,作品《源》诞生了。

作品《源》近2米宽,由10块木板构成。用长长的、短短的、弯曲的水形雕刻方式表达了“远大大地·来自宇宙的生命、阳光、雨霜、耕耘、静静地有节奏地生成美好的大自然。”

1997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木雕展上,《源》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被永久收藏。

《进化》:由内而外的修炼
2000年,马艳冬参观了临朐山旺化石“化石宝库”——山旺化石产地,以数量众多、门类丰富、精美完好而闻名遐迩。

在学习和观察中,马艳冬找到了古鱼化石跟他创作的契合点。他仿佛看到地球变化下、大地深处沉睡的鱼面划着一年一年的历史的线条肌理。

从2000年开始,马艳冬陆续开始系列作品《进化》的创作,共计三十多件作品。除了隐隐约约的各种各式鱼的化石的具象因子之外,几乎全是抽象的块面的组合,构图非常简洁,甚至常常只是几个矩形的并置,却表达出充分的视觉内容,耐人寻味。他十分巧妙地利用木板在风吹日晒之后的黑色氧化表面的自然效果,根据它原有的机理构思,略作刻划。一幅幅作品精炼、含蓄,下刀前慎思凝虑,动刀时却一气呵成,十分酣畅,达到了相当老练,胸有成竹的境地。

马艳冬的艺术天分是许多生理健全的艺术家所望尘莫及的。他用极为丰富的刀工技法,表现为千变万化的木纹肌理,宛如一本雕刻技法的百科全书。作品表面的刀痕斧凿历历在目、粗犷凌厉而又微妙入胜,大胆、肯定而又完美,它们自身便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并不需要依附于造型,这是用细工打磨、光洁无痕的传统木雕所不敢为的。

这时,马艳冬的作品表现出一种真正的、淳朴的原创精神,而这正是当代艺术家们所缺乏、所需要的。这些作品把理念、设计以及制作三者整合得如此天衣无缝,那种构思上的创新、技法与材料上的神秘令人震惊不已。让人陷入一种类似非洲游戏的异国情调之中。

马艳冬说,每次开始一个新作品时,都必须凝神敛气、意念高度集中,犹如修禅。只要一刀走滑,便成“败笔”,只能将整块木板弃置,重新开始。

在《进化》的创作过程中,马艳冬也在不断的完成自身进化。他先后多次赴上海等地寻求梦想,先后从事过陶艺和壁画等艺术创作,但在上海这个人潮纷纷的大城市,作为一名残疾人,马艳冬是孤独的,在父母和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最终他回到了东营重新开始。

《荷韵》:希望与憧憬的孕育
在外闯荡5年后,2006年,在油田对残疾人的关爱下,马艳冬回到油田成了一名普通的残疾职工。

刚到油田时,马艳冬被安排在胜利油建华大实业总公司蓄电池厂工作。厂里的工作跟他喜爱的艺术一点都不沾边,没有太多时间搞创作,可是在他的心里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他利用早晚工作之余继续着创作。

当油田管理局残疾联会下发了举办画展的通知后,马艳冬顿时觉得一个难得的机会。工厂两边有水池种着荷花,纯白又平静的荷花,荷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从生命的开始到走向凋零,总是散发出淡淡的迷人的清香,仿佛敦煌壁画中美丽的天外飞仙,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雕刻中需要一层一层地推进,一步一步减去废料,雕刻时必须要心平静气,刀利手稳,做到“刀口清”,不留刀痕,不留毛茬,他注意到荷花的花瓣、花叶,花枝干的形体变化无穷、线条流畅,既有需运用薄刀法修去细坯的地方,也有要将凸处的刀痕和凹处的刀脚以及各部形体起伏错落交接处,有时会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刀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但也可能因化腐朽为神奇而感到喜悦。

2010年,马艳冬参加了油田管理局残疾人联会举办残疾人工艺书画展,两幅参展木雕作品《吉祥》和《菏韵》均获得金奖。在胜利油建公司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中,马艳冬的《荷意》获得一等奖。

为支持马艳冬的创作,在考虑他的特长后,胜利油建公司将他调入装饰公司工作,并为他设立了工作室,这里有可以供他雕刻的各类木料和各种工具,保证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作。胜利油建公司工会领导送来了亲切关怀,激励了马艳冬的创作激情,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他用手中的刻刀刻出心中的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作品。现在马艳冬的作品被《人民日报》、《艺术报》、《光明报》、《美术杂志》、《大众报》、《装饰》、《山东画报》以及国外的报纸杂志刊登,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台、上海文化台、深圳新闻台、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多次报道,得到了有关专家高度评价。

苦尽甘来的马艳冬并未就此止步,笔者问他最大的希望是什么,他庄重地在纸上写道:“希望有机会上大学,能够提高自己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和文化水平,将来做一名聋人艺术家,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做事。”

最近,马艳冬正在全力准备省残疾人艺术展的作品,新的艺术大门向他打开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