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lit.cn/./ 东营_讲好黄河故事|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东营多措并举推动非遗手造产业蓬勃发展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这就是东营

胜利社区

79元起无限畅游富华游乐园!五一“潮”这看,惊喜福利邀您一起游富华!
搜索

讲好黄河故事|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东营多措并举推动非遗手造产业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6-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山东省
本帖最后由 看看啊 于 2023-6-14 10:40 编辑


    中国齐笔 于中平 曹雨琪 摄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广饶齐笔、解家草编、杨氏面塑……包罗万象的非遗手造,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富含浓厚历史底蕴,烙印着浓郁的东营特色。

    “手造”是非遗文化资源“两创”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抢抓时代机遇,坚定文化自信,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为基础,把打造东营手造品牌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推动非遗手造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夯实基础 抓保护育品牌

    大码头镇苇编 记者 尚晶

    黄河澄泥印、刘氏布偶手工艺术品、大码头苇编、毛笔等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史口烧鸡、龙居丸子、黄氏酒坊亮相第五届“好客山东服务节”……最近,我市多个非遗产品陆续“出圈”。

    非遗手造日益“火起来”,背后是我市在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等多方面下的功夫。我市加强组织保障,组建工作专组,采取周调度制度,统筹推进情况,将工作任务逐条逐项进行拆解,做到领导有力、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有力保证了非遗“手造”工作高效运转。

    我市围绕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资源普查行动,进一步摸清了非遗手造底数,建立起八大门类、200余个项目(其中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90项)的非遗手造资源库。组织全市非遗企业参与“山东手造”资源线上调查,有46家非遗企业信息录入全省“山东手造资源调查系统”,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市还围绕现有的非遗手造优势产业,如草编、泥陶、烧鸡、丸子、刀艺、面塑等,建立起全市“山东手造”重点产业名录,对发展潜力大、产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对入围企业(产品)、入库项目重点关注培养、实行跟踪管理。同时,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产品开发经验,围绕我市黄河、油田、湿地、海洋等特色鲜明的文化代表元素,联合市内外高校、专业艺术设计院开展创意设计,推出一批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消费需求的产品,不断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形成品牌,以品牌打造引领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大力传承 抓学习强扶持
    近日,2023年河口区“山东手造”订单式技能培训班在该区文创基地开班,共有40余名辖区内待业人员参加培训。“听说这里有手工编织的培训班,不但能够免费参加学习,学成以后编织的成品还有专门收购的,今天就过来跟着学一学。”参训学员李成娟说道。

    手造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不仅承载着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我市充分发挥本土特点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职业技能培训,让民间精粹更多地走进生活,成为新时期讲好黄河故事、传播东营声音的点睛之笔。


    河口区深入开展“山东手造”编织技能培训。记者 薄青阳 通讯员 李凯 白妍妍 提供

    我市制定出台《东营市贯彻落实“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的若干措施》,广泛开展“山东手造”东营特色技能培训项目调研,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特色技能培训,支持县区、开发区通过项目制方式,向备案培训机构或企业、非遗工坊整建制购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工制作等东营特色技能培训项目。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与转化率,我市依托全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等资源,进一步挖掘和盘活“山东手造”服务群众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培训项目,确定了蒲草编织、水煎包、花馍、面塑、黄河澄泥印等投资小、见效快、前景广、易转化的培训项目。

    我市注重打造地域化培训特色,探索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在“手造”培训中整合增加创业指导知识,实现技能培训与创业培训有机融合,形成了“山东手造+职业培训+非遗传承+群众就业(创业)”的联动循环。

    传承不能“束之高阁”,守护也并非“敬而远之”。我市通过广泛开展地域特色技能培训,让群众在家门口学到实实在在的非遗手造技能,让手造技艺“守得住、有温度”,推动技能与致富、经济与文化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 抓平台促融合
    近日,走进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的苇编非遗馆工作室,只见一条条散发着清香而又有弹性的苇篾,在艺人们手中来回穿梭、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

    苇编是经线和纬线不断交织的艺术,大码头镇编织苇席已有600多年历史。徐尊兴是土生土长的大码头镇人,为了让传统技艺更好传承和融入现代生活,他于2021年投资30余万元建设大码头苇编非遗馆,充分运用现代商业思维,打造黄河入海口地区唯一拥有苇编产品的加工基地。在建馆继承推广苇编技艺的同时,徐尊兴与姐姐徐尊霞联手推出了更多融合现代功能和审美需求的产品。目前,非遗馆年编制芦苇制品15万件、木片编制产品30万件,产品销往浙江、内蒙古、广东等地。

    增强非遗手造的生命力,就要将其融入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推动传统技艺产业化。除了广饶县大码头镇苇编非遗馆,我市还有东营区辛店街道SOHO文创街区、河口文创产业基地等多处非遗手造技艺展示、销售、传承体验综合性空间,全面放大非遗手造魅力,不断提供展示、交流、发展的机会,使非遗手造更好地传承发展。

    非遗虽古老,弘扬却并不守旧,创新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为了让原本陈列在橱窗或局限在作坊里的手艺更“接地气”,我市积极探索“非遗手造集市”新模式,组织非遗手造周末大集,让人们近距离感受体验非遗手造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我市还组织各县区、开发区积极参与“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指导东营区、河口区分别举办了2022年“黄氏酒坊杯——指尖风行”创意手造设计大赛、传统手工艺创意设计大赛,推出了一批具有东营特色的手造精品。

    在非遗中寻找文化根脉,从“手造”中坚定文化自信……在东营,非遗手造已走出“深闺”与“橱窗”,不仅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紧密联系,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记者 商雅雯)

责任编辑:周明明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