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lit.cn/./ 东营_【爱心学习】爱心学习第六课 贫困地区助学注意事项及应有的心态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公益慈善

胜利社区

搜索

[网络爱心] 【爱心学习】爱心学习第六课 贫困地区助学注意事项及应有的心态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4-30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LAN
:em61:


20043114264142.gif

1. 注意路途上人身安全。  
   2. 心胸宽阔,善于沟通,不固执,不偏激。看问题要全面而非片面。  
 3.  履行本次的份内任务,对当地其他不良现象,不要参与评议争执,更不要过多干涉。  
 4. 当做自己份内工作时,如果与当地人意见有很大分歧,请不要当众批评对方,不要立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与当地主要负责人个别交流,要尊重对方意见,委婉提出自己的想法。  
 5. 不要对当地人轻易许诺。  
 6. 调查态度要认真谨慎,尽可能多方面了解情况,当遇到与我们掌握的情况不一致时,除了我们调查有误之外,还可能有如下情况:  
 1)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是新来不久的,不熟悉情况。(比如:新调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你问他有无A这个人,他可能不知道A这个人就回答说没有)  
 2)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与我们要调查的对象存在主观上的意见,他的话可能比较片面。(比如:他们两家有矛盾,不和睦)  
 3)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是个不负责的人,顺口答话。(村里的懒人或品行不端的人)  
 4)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有保护的想法,主观回答你的,避开一些真实的东西。(比如学杂费问题,按教育局规定是B元,他们学校可能多收一部分,这样回答你的学杂费等就可能有出入。)  
 5) 对你讲话的人可能想得到更多的资助(比如他提供的学杂费高于实际学杂费,或生活费偏高)。  
 6) 发生了以上调查出入,义工不能按自己的主观判断下结论,自己不能擅自把有误的、片面的调查资料公布于众。  
 7. 从城市走向乡村,不要端着架子,不要瞧不起对方,我们要亲善友好,尊重他们的习俗,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因为你可能看到不卫生的饮食和破敝不堪的衣服而产生厌恶或敌对情绪。  
 8. 如果发现当地有虚报被捐助学生,或捐助款没有落实到学生身上的,或有其他一些欺骗行为的,请不要发火,也不要一走了之,等调查清楚后,把真实情况反馈回来。我们是去工作的,不是闹情绪的,做事情要善始善终。  
 9. 调查工作要有耐心,不是把学生单独叫到一边问话就可以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而恐慌结巴(尤其是七八岁小学生),不要全面排除老师在场,否则老师们可能会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不利于调查。  
 10. 去山村,不要显富,说话要谨慎,强调出资人的钱来之不易是很恰当的,尽可能减少当地的依赖情绪,尽可能不给依赖情绪提供理由。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20043114264142.gif


11. 对地方提出的其他捐助要求,比如书,衣服,修路,引水,医疗等,不要一口回绝,也不要一口承诺。因为人一旦去了山村,就会被那里的的贫困落后打动,动了感情就很容易萌发帮助的念头,而人一旦回到城市,就会被现实生活所迫,淡化在山村的感动,回到城市后,会发现自己时间、精力不够了,加之周围人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资金不到位等情况,这样自己当初对山村的承诺就可能不能实现了。  
 12. 捐助的朋友们要是通过信件或其他途径得知当地还提出学生生活费等具体问题,请慎重对待,因为在那些地方人都很穷,如果有一个学生既得到了学杂费同时又得到了生活费,而另一个学生连学杂费都没有得到,就会产生不平情绪,甚至怨恨,甚至弃学(这事情发生过)。好心要办好事,所以要慎重,更不要把当地提出的问题都原封不动地公布出去,这样不利于我们整体助学计划,因为在不真正了解的情况下就公布消息容易产生误导。  
 13. 都市的思想方法与当地偏远山区的不一样,甚至有很深的隔阂,如果一味用城市的想法去要求偏远山区的人或去偏远山区服务的义工,往往有偏差,因为当地都有具体的情况,面临的事情也不一样,所以关键在于信任。  
 14.尊重当地风俗、民俗,不要按照城市人思想及行为规范想当然地与当地人相处,不要因为你的个人原因在当地产生不良风波和其他是非,不要给助学造成不良影响。  
 15.去之前,要彻底处理好在城市生活里的经济纠纷和感情纠纷,不要到之后给当地人带来不稳定因素。希望能有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去做调查和义工。  
 16.助学需要平常心,不要以为参加助学的人就比没有参加助学的人更有优越感,助学是长期的持久的,在自己做事情过程中,多检点自己行为,切勿以为自己助学了,或者深入助学了,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态很重要。  
 17.不要对被捐助的人们有一种施恩的心态和神态,不要有要求对方给予回报的心态,尽量避免说“你们应该……否则……”或者“你们一定要……要不太对不起……”之类的话。  
 18.不要轻易接受对方的馈赠,若对方真情实意,难以拒绝,接受后也要付出相应金钱给对方。不要因为自己前期助学而欣然接受这些赠品。  
 19.做了善事(如果非称呼助学为善事的话)不要张扬,塌实做自己的事情,不可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做的的这些事情,古人云:为恶而畏人知,恶中自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祸根。  
 20.到当地,尽可能地给当地接待人员减少麻烦,比如不要娇气地问老乡要马骑,自己能走的地方,不要拖着接待人员或委托人四处跑,尤其是陪游。  
 21.到了蚊虫乱飞的农户家里,不要和老乡大侃环保、卫生,那些理论上的东西自己心里知道就可以了,也可以私下委婉交流,注意适当的说话方式。  
 22. 遇到外界人冷嘲热讽甚至被怀疑时,请不要灰心丧气,埋头做事最重要,生气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3.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只塌实做自己的事情,其实做事情越多,发现的问题就越多,负的问题暴露的就越多,如果老想着负的问题,那做事情的信心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做一点就少一点,尽可能减少负问题产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