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lit.cn/./ 东营_ZT我的学球日记-争取每日更新_胜利社区_东营论坛_体育健身

胜利社区

搜索

[其他] ZT我的学球日记-----------争取每日更新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9-7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LAN
昨天第一天开始正式和教练学球。打算从今天开始把学球的大概情况记录下来。一是分享经验,希望对同等水平的tx有所帮助。二是我在理解上如果有什么偏差希望各位高手能即时指正。

开始日期:2010年9月4日。每天晚上18:00-20:00
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
总课时数:60小时,30节课。
学前水平:握拍正确,高远到位,杀球吊球等能做(只是能做而已,都跟视频学的,应该有不少错误)。个人认为握拍正确、高远到位(原地打到位就行),这是请教练的前提,因为这两项很耗费时间,这两项合格了的话,30课时可以提高很多,这两项不合格的话,30节课的收获可能连1/3也不到。

第一节课内容:
    1、试打一局。
    教练找了一个和我水平相当,但略高于我的人和我试打。每打几个球教练就要求对方改变一下打法,比如多杀球,比如前后场调动我,比如猛压后场。
    试打后教练提出我的几点问题:
    ·接球准备动作时手多数是垂下去的,少数时候手提起来了,但手并没有在身体中线上。
    这个基本在所有视频教学上都有,我一直以为自己有注意到,但看来还远远不够。而且一直以为只要球拍头提起来这身体中线上就行了,所以手一直都在偏正手的位置上,拍子斜了45度放在身体前面的中间位置。按教练的修改后,明显感觉反手加强了,后场球引拍击球快了。
    ·高远球举拍动作不规范,大臂和小臂的夹角、大臂和身体的夹角都不够(说白了就是大臂垂下来了)。
    高远球分解动作中,以前只注重了第二部分抬肘引拍的动作,其实想打到位的话,只要握拍发力正确,肘部太高点就肯定能打到,所以对分解动作1这个架拍的动作一直没重视。修改之后发现两点好处:一是拍子本来就在相对的高点,这样引拍手肘抬起更自然,引拍速度也更快,击球点更稳定了,高远的高度和距离没变化,但结合步法时准确率明显提高。二是架拍动作规范后重心提高了,感觉后场步法明显快了不少。
    ·网前步法脚尖没有外展。
    这个也是所有教学视频上都有讲的内容了,好处不多说,只是没人提醒自己做做就忘了。
    ·握拍太靠下。
    因为最初练球的时候发力不正确,所以打不远,为了增加击球力量握拍后移了。这样最大的恶果就是网前平抽总是不占优势。这个小细节弄不好是最难改正的地方。

    2、进入正式教学内容。
    正手发高远球:
    教练说,你发球基本到位就不给你细扣了。赶忙拦住教练,来练球就是找您细扣的,不管多小的细节,请一定教我。教练马上被诚意打动,开始从真正的零开始教起。其实我感觉这是最重要的,尤其对自我感觉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自己眼高手低不想从零开始,教练也怕一开始教得太基础你不想听,于是地基打不好,最终影响提高。
    基本要求:
    ·距离发球线80厘米左右,丁字步站立。
    ·发球手和高远球架拍的动作基本一致(教练的要求,看其他视频似乎没要求提这么高)。
    ·引拍手臂外展,球拍有一段基本与地面平行。这个是以前没体会到的,这个动作不要去刻意做,但脑子里有这个印象后就明白发球的发力原理了。
    ·持球手用三根手指托住球。这个视频里也有,但以前总是4个手指捏着球,偶尔球会晃动,影响发球质量。
    ·发球后眼光要一直跟着球走,要假象看到了对手击球的一瞬间拍子的动作。
    ·发球后前脚后撤,膝盖微屈,后脚跟提起,全身放松,进入接球准备姿势。
    训练过程:
    ·先是用了球馆的废球。感觉有的球简直像石头,太费拍了,于是买了两桶训练球。
    ·开始极不适应,尤其引拍高度提高了,而且以前没有脚跟提起的习惯,感觉很不自然,很僵硬。
       解决方法,先僵硬着打几个,然后全身放松不怕失败的打几个,然后在两个极端中调整。
    ·打了大约60个球后开始有感觉了。
       以前的发球也能基本到位,调整初期虽然不舒服,但适应还是很快的,适应后明显发球成功率提高。
       所谓成功率,成功的标准是说发到后场两条线之间才叫成功,成功率高得我自己都不敢相信,20个球基本17-18个是成功的,教练也很激动,说我发球就练一节课就行了。但现在还做不到打后场3个点,只能瞄准中间打,瞄准边线或中线打的话,出界几率还是较大。而且买的最便宜的训练用球,飞行末端有点偏,等练好了直接用好球练打点。

       教练嘱咐这几天不要再自己打球了,一面加深错误习惯。今天学完了再继续。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第二课:
科目:高远球挥拍练习。
经过:就想我第一课时日记上写的,自认为高远球到位是我最得意的事情,也自认为这个时候请老师一对一的教球是最佳timing。但今天的这一课却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
    今天来上课的不止我一个人,还有一个师兄,也是一对一练习的,因为我俩进度一样,而且又是挥拍练习,所以老师让我们一起练。虽然是师兄,但明显还没入门。说实话我不太想让他拖慢我的进度,当初花钱要求一对一教就是这个目的。但考虑到我老婆也在一边蹭课听,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但整个练习过程我并没太认真,更多的是在纠正老婆的招财猫动作。
    下课了,教练开始和球友打球,一对二,对方水平很臭,打没几下就没体力了。
    我赶紧拿拍上去,说实话两天没听见啪啪的声音了,早就忍不住了。而且这是第一次和教练打球,想让他看看我已经拍拍到底线了,没必要继续在这上面浪费时间。
    3个球之后,我就发现我错了。教练似乎也有意让我有点自知之明,上来就开始压我头顶,球很到位,到底线附近直线下落,球速也比其他人快很多。简简单单高远压我两个角,我居然连球都出不去,只能回到对方中场。好久没这个感觉了,这才知道,传说中的真正规范的高远球应该是这样的。
    赶忙让老婆帮我录像,看过录像后发现了自己的几点问题:
    1、击球后交叉步没有做出来。持拍手一边的脚没有跟上来,还是拉在后面,导致发力不完整。
    2、身体后仰太过了,击球点太靠后。
    3、架拍的时候大臂还是没有抬起来,虽然自己已经感觉抬起来了,但从视频上看还是夹着腋窝的。
    换了位师姐对拉高远,师姐把高度打到位,但只打到我的中场偏后的位置,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做动作,而且不必全力击球,以免动作变形,这样可以更好的体会动作。同样做了视频,回放后发现了几个问题:
    1、发现了第一节课时老师说的大臂和身体夹角过小的问题的症结,原因并不是我抬胳膊抬得不够。从架拍到引拍之间,有个持拍手一侧腰部稍后倒呈反弓状的动作。只要你做这个动作,大臂和身体间的夹角都会变小的。但问题是我这个动作做过头了,我一直以为腰部应该完全放松,但看来是我错了。这个过程是要稍用力的,完全放松的话有两个恶果:一是导致持拍手的肩膀位置会变得很低,大臂和身体夹角过小,影响下一步的引拍动作。二是腰部太松,反而不利于腰部发力,还会吸收了腿部蹬地的力量。
    2、想高远到位就不能过分抬头。之所这么说有两点原因:一是脖子已经仰到不能再仰了才看到球,这说明你在架拍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在球的正下方了,这样不可能向前迈一步迎着球打。如果你的步法到位了,应该架拍,稍仰头,眼珠向上轻松看到球,等球下落,引拍并向前一步击球。二是头部过分上仰容易导致腰部反弓过度,击球瞬间不容易将重心保持在身前,从而腰部的反弓没法充分转化成力量。

    把以上的情况简化下写一写主要是以下几点:
    1、羽毛球博大精深,切不可以自满。
    2、把自己的打球动作录下来研究效果很好。
    3、架拍到引拍转体前的腰部反弓动作时,腰部应适当用力,保持适当的紧张。
    4、要多退一步,迎着球打。
    5、视线向上一点,不要拼命抬头。
   


而是我错误理解了腰部、肋部放松的意思。我完全放松了,甚至把胯部都挺出去了,以为这样身体可以像个弹簧一样的弹起来,但这样做的直接恶果是腿部蹬地的力量传不上来了,而且导致架拍动作时两个肩膀过分倾斜,持拍手的肩膀过分下沉。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楼主在哪里学球呀?我也想去提高提高呀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我也想学,在哪学的啊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第三节课:
科目:定点高远球对拉联系。
经过:上节课应该是高远球挥拍练习,今天开始打球了。下午4点我就到了球场,提前了两个多小时,教了教老婆正手发高远球的技巧,自己补了补昨天挥拍练习的动作。总结昨天的几条错误,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迎着球去打,这导致了自己其他几个错误。所以今天从提高这个意识做起。
    场地边上挂着两个球,是给初学者找击球点的,很多人站在下面拼命发力打球,其实那没用,这东西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熟悉球和人的空间位置,因为要做到迎着球击球,就必须向前迈一步击球,这时候球是动的、人是动的、拍子也是动的,球落到什么位置开始上步、引拍击球是关键。多数练习的人可能都更关注这个点的高度,多数教练也多数在强调高点击球的时候用到这个道具。但我觉得球在身前多远才能做到舒服得迎击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着重感受了一下。最好的测量方法是先让球拍轻轻接触那个球,然后回放击球动作,后撤一步。这时候你抬头看,就是那个点了。你的非持球手举起来,眼睛看过去,这个手刚好可以瞄准用,当然考虑到实际击球的时候球是下落的,我们上步的时候球的高度应该更高些。
    6点10分正式开始,先和教练拉了几个球,哈哈,已经可以拍拍到底线了,比昨天好了很多,教练也很高兴,课时延长了一个小时,到9点才走。过程不再详述,重点说说今天的收获。
收获:1、教练强调对方球一接触球拍,就要从准备接球的姿势转换成架拍姿势,要立即转换,这是为了培养预判的意识打基础。
        2、要先做好架拍的动作后再并步移动,移动过程中大臂和身体保持90度。这样的好处是重心高移动迅速,而且有利于下一步引拍。错误的做法基本有三种:一是先拎着拍移动到位再架拍。二是架拍了,但大臂没抬起。三是架拍了,大臂也抬起了,但腰是反弓的。我就是3的错误。反弓是为了转身发力服务的,应该短促有力,不应该以这个动作等球,而且持拍手一侧肩膀下沉,影响下一步的引拍,而且重心降低了,影响并步速度。所以移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标准的架拍姿势,等移动到位,再转身引拍。貌似李在福的视频里也降到过,先移动到位的问题。
        3、头顶区的球要让举起的拍子在身体的重心线上,头要偏在一边,重心保持了两腿之间。以前总强求自己步法完全到位,像打一般位置时那样处理,但实际上这样很困难。正规的高远球动作,头是正直的,在重心线上,手在一侧。而头顶区的球,在步法不能完全调整成规范的高远球姿势时,要确保手在最高位置,在此基础上,头尽量少偏些,而且头偏是腰和肩膀的动作造成的,并不是要纽脖子。
        先写这些吧,因为步法还没学,我想学过步法后高远球动作会更协调。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第三课2(免费):
科目:高远球击球练习
经过:因为本来承诺的是一对一训练,但显然每天老师都在同时教两三个学生,而另外两位师哥因为基础问题,高远球还没有过关,所以今天这节课算是老师免费送我的。
    而我今天身体不舒服,没有做大量的运动,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看,眼睛盯着别人击球的瞬间,让自己养成预判的习惯。二是体会高远球动作,主要是体会重心在两条腿上的互换,以及对应的腰部动作。
    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击球方式,因为与教科书略有不同,所以老师并没有作为正式教学内容来讲,只是说他一直这样做,没做语言说明,只是做了示范动作,让我做参考。
    具体情况如下:
    教科书要求架拍时持球手侧的肩膀正对来球方向,然后转体、上步、引拍击球。而老师的做法是身体侧对着球网(和球网约45度),然后转体、上步、引拍击球。
    李在福的视频里有类似的教学,但这里更明确是架拍时身体侧对的是球网,而非来球方向。
    这样做的好处:
    1、视线更好。持球手不会挡着来球和对方场地,这个李在福也讲过了。
    2、中心转移路径短了。重心转移的路径短了,表示腿部和腰部的发力过程更短促了,这样才可以和手的短促的发力过程配合起来。传统的迎球上步同时引拍击球时,在你击球的瞬间,发力的那只脚已经发完力在半空里了,击球没借到腿的力量。而老师的击球方式,发力短促,击球的时候正是腿和腰同时发力的时候。
    3、反证法。大家大概都有这个感觉,正手区的球比头顶和身后球好打,很容易发力。原因在于按教科书的讲解,后场步法移动到正手底线位置时,你的身体刚好和球网是45度角。恐怕这时候如果是个直线球,没有人会把姿势调整成肩膀对网再击球吧。所以这种姿势击球是合理的。
    和步伐的衔接:我自己试着打了打,正手区非常舒服,但中路球和头顶区步伐要调整一下。以中路球为例,并步后撤到位,双脚应该是和网平行的,这时候是肩膀正对球网,身体和球网垂直,按教科书方法可以直接击球,但按新的方法要调整一步身体才能斜着对网,这就浪费时间了,其实不需要调整,并步的最后一步持牌侧脚稍向内扣,触地瞬间发力蹬地,同时按新方法的发力方式转体引拍击球,持球手侧的脚顺势落地。这个动作衔接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原地击球习惯了会很自然的做出来。
    重点:不论是步法还是手法,我觉得要把握动作关键是掌握重心的移动,这才是所有细节的根本。教科书动作从架拍,持拍侧手蹬地发力,到击倒球重心水平移动了一步的距离,按成年人来说就是75厘米左右。而新的方法只是在两条腿之间移动最多是半步,或者是半个肩宽的距离,羽毛球要求发力集中,这不仅仅是说手,整个身体的发力都要集中。
    错误改正情况:采用新姿势后,困扰我3天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非常高兴。

    题外话:说起来很不好意思,一开始就说了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打羽毛球打出痔疮来的恐怕我是中羽第一人了。血栓性外痔,可由剧烈运动造成,和一般的那种久坐造成的慢性痔疮是不一样的,这个一夜之间发病,起了个花生粒大小的血泡。这还是生平第一次,打球的朋友们小心点吧,疼的很,医生说这几天不要剧烈运动了,避免摩擦后病情加重。建议以后大家打球前做热身运动的时候练菊花部也一起热热身,呵呵。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第四课:
科目:高远球定点击球练习(今天是纠正动作,收费)
经过:上来就开始和老师对练,球基本到位。前面的95线快点掉了,今天剪了,在店员的鼓动下,换了85线。以前打球线打好久也不断,学了这一周的球,线居然打断掉了,非常高兴。话说85线的声音要比95线清脆很多,或者说尖锐很多。总之看着球到底线,听着清脆的声音,心里很舒服。心想今天基本没什么可纠正的了,这样就可以学新东西了。
    但刚拉两个,老婆发话了:“老师,你看我老公的手在头顶上是不是转了一下。”老师也认为是这样。天呐,这个毛病以前我握拍错误的时候有过,相信很多苍蝇拍握法的朋友都有这种情况,但自从改了握拍之后应该再没有这个问题了啊。
    但老婆很坚持,跑到我身后给我的手部动作来了段特写视频,果然是这样的。纠错的过程很复杂,足足耗掉了我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老婆和老师一看到我翻手腕就提醒我,但我还是不明白究竟错在哪儿。
    其实羽毛球的很多错误动作,并不是错误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更基础性的错误造成的,如果你不改那个基础性的错误,只去改后面的错误,是根本改不过来的,比如握拍错误就必然导致击球点低、肘部太不起来,如果不改握拍只想提高击球点是做不到的。我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开始静下心来重复各个位置的挥拍动作,最终发现,问题出在正手区,仅在正手位很偏的位置的来球,才有翻腕的毛病。细节不说了,直接说结论。

收获:很偏正手区的球也要引拍手指发力击球,不能甩手腕。
    正常位置和头顶区的球我们都会很自然的引拍,正手平抽球我们也会把胳膊肘前送引拍击球,但还有一种球,我们尽快调整步法后,仍发现球在右肩右前上方(以右手持拍为例),这种球非常常见,也不难打。但这时候正常的肘部高抬引拍是不可能打到球的,我以前是甩手腕击球,这样手腕要发力就会有个外翻的动作,因为正手区是比较舒服的位置,所以这样也可以轻松回球到位,我事后仔细看了看球场里其他人,很多打得不错的人都是这样处理这种球。
    但这样做是错的,这种动作虽然看上去也是先把拍子拉下去再转上来像是引拍了,但实际的所谓引拍是为手指发力做准备的,而甩手腕的过程不能叫做引拍,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就是击球力量下降,而且手腕转动造成失误增加。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大臂水平,小臂垂直的姿势不变,但手腕和手指仍做正常高远引拍的动作,球拍后倒(会比正常高远后倒幅度小点),然后小臂内旋伸直肘关节手指发力击球。
    改正后不再甩手腕了,挥空拍的声音大了许多,因为以前的这种球我虽然握拍正确,但仍是用了苍蝇拍的击球方式,现在改过来了,力量提高的程度和其他苍蝇拍到自然握拍的提高程度是一样的。

    这是我个人的毛病,未必有代表性,但我这边的球场里有不少所谓高手仍是这样,我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正手区容易发力,即使靠甩手腕打球也能回球到后场,加上握拍正确后其他位置是正确的手指发力,所以这个错误容易被忽视。二是这个地方不容易引拍,因为教科书上总说引拍胳膊肘要贴近脑袋,这个地方的球胳膊肘贴脑袋就打不到了。所以容易架拍后甩手腕直接出球了。建议和我水平相当的朋友们可以自查一下。
    虽说不改也能打出合格的高远,但改过之后高远质量会有质的提高。很高兴今天发现了这个缺点,应该说每节课都有错误被揪出来这正是请教练教球的最大意义。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第五课
科目:高远球定点击球验收、定点劈调击球练习
经过:先对拉高远,教练指出仍然存在的毛病,然后开始练习劈调。详细经过就不细说了,简单扼要的讲一下。
高远球中仍存在的问题:
    引拍不充分。这个估计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胳膊肘理论上应该内收,整个大臂应该垂直于地面并且贴在头侧。很多人觉得这个动作别扭,胳膊肘外展是非常常见的毛病。我以前也没注意修改这个,只是觉得尽量抬高就行了,反正高远能到位就行。
改正方法:引拍的时候用球拍头拍一下屁股。我说俗一点大家别介意,以我172的身高,我是会拍在肛门上面一点,球拍和肛门程一直线。当然未必拍拍这么标准,但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我记得这个办法以前在论坛里见过,不是我原创的,我试了试,非常好用。小臂立马就立起来了。
    引拍充分了,还要重新协调腿部和腰部的动作,否则就连贯不起来,我是这样的,先做原地练习,重心完全放在持拍手一侧的腿上,另一条腿甚至可以离地,架拍时腿不动,然后膝盖委屈同时引拍,拍碰屁股的同时腿部发力蹬地,同时挥拍。屈膝的动作要短促有力和引拍同步,蹬地的动作也要短促有力,和挥拍同步。动作要有弹性。
劈调练习:高远基本合格后劈调并不难做出来,难得是准确率。具体以前的几点误区简单记录一下。
    1、球拍是包切球头,而不是斜拍面击球。
    2、击球瞬间拍面是斜向下的而不是斜向上的。
    3、架拍动作要做标准,大臂要抬起来。
感觉劈调练习没什么窍门了,就是要多练,今天打了100个球左右,我觉得练1000个大概能有小成就不错了。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LAN
第六课
科目:高远球复习、定点劈吊击球练习、正手网前步法及回动。
经过:高远球不再多说了,球拍打屁股确保了引拍到位,腿和腰的动作配合起来,动作就没多少问题了。但有些球步法不到或比较被动时引拍做不到这么充分,但我还是尽力去做,宁可打不到球也要做完动作,等动作定型后打比赛时估计就不这么刻板了。
    劈吊,这个只能靠练习。先让球过网,然后逐渐压手腕,让球贴网,但教练回的球也未必都在同个位置和高度,所以力量和拍子的角度只能靠感觉。现在我也就打了200多个球,已经可以吊出几个好球了。估计打到1000个的时候准确率可以有保证。
    前场正手步法要点:
    1、脚尖外翻。这个估计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2、要转髋,如果脚尖外翻了,转髋的动作应该是自然就出来的。
    3、回动。这个是重点,前场步法谁都会,但回动就未必了。老师的讲解和肖杰的视频完全一样,要求两步上网,也要两步回动。我以前都是小碎步退回来的,今天才知道两步退回来有多快。
    4、上网最后一步走完,要回动时后面的脚要跟进小半步,这个跟进不能没有,否则重心回不来,身体就回不来。但也不能太大,要不两步就回不到中心点了。回到中点后要小跳一下,再走下一个来回。
    5、教练要求一次要走50个来回。第一次只是照葫芦画瓢,跑了8个来回大腿就酸疼。第二组再次尝试10个来回。第三次大概掌握重心移动了,跑了30个来回。第四组已经很顺畅了,50个来回。其实重心掌握好,50个来回不是大问题,跑不到这个量,很可能是动作有问题。
    6、练习要贴近实战。上网后要做个网前跳球的动作,后面的手要伸出去以保持平衡。回动时拍子要提起来,放在准备姿势的位置。上网时眼睛要看来球位置,回动时要看对方后场。

     我感觉步法将是最大的收获,单这一个点就感觉快了很多,要是几个点都跑熟了,肯定可以提高很大一块,期待中。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平台发表的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仅表明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亦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本平台发布的信息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任何后果均由用户自行承担;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关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